近期,受持續高溫、強降雨、臺風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影響,部分旅客列車、高鐵、動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晚點,有些地段列車甚至停運或改線運行,給民眾出行帶來不便,這些總有吸引輿論的眼球,有旅客唾罵,有民眾在網發帖表示不滿,有媒體上出現了對鐵路線路質量質疑的聲音。

列車晚點對于常出門的旅客來說并不罕見,可以說是司空見慣。有的人說“鐵路部門也已經習慣成自然,根本就不當回事,有時候說句抱歉,有時候連抱歉都懶得說。”可是,你有沒有想造成列車晚點是什么原因呢?我們應該要以寬容之心看待列車晚點。

理解鐵路。天氣的持續陰雨、暴雨甚至出現雷電等強對流天氣,鐵路線路、設備、機車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,這些自然因素也必然會造成列車晚點、停開、滯留等問題。這些問題通常是出行者最關心、最苦惱、最無奈的事情,甚至會因此產生較壞的情緒。遇到這種情況筆者以為,我們應該首先理解鐵路,“安全優質、興路強國”這是新時期鐵路精神,安全依然被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,遇到列車晚點、停開時,鐵路為了廣大旅客的安全必然降速運行,甚至停開,處處為旅客考慮,萬事以安全為先,理解鐵路這份用意,才能更好的在汛期實現安全出行。

關注鐵路。在理解鐵路的基礎上,多關注鐵路資訊,也不失為方便出行的錦囊妙計。現在網絡媒體四通八達,各鐵路部門、包括許多“鐵絲”都會通過微信、微博等平臺發布、轉載各種列車正、晚點,加開、停運等信息。比如筆者就關注了廣鐵集團“廣州鐵路”的官方微博、微信,許多列車信息一目了然。這些平臺上還有一些鐵路的特殊服務,極大了方便了我們的出行。

支持鐵路。自去年鐵路總公司成立以來,鐵路在客運服務、貨運改革上下足了功夫,改變乘車環境、明晰貨運價格、全面興建高鐵等等,每一項工作無不圍繞“人民鐵路為人民”的宗旨去履責,我們也看到了中國鐵路朝著更好、更快、更強的方面在不斷進取。作為國內經濟、運輸的支柱,我們在理解、關注的基礎上,更應該去支持鐵路,支持鐵路建設、支持鐵路發展、支持鐵路事業,為鐵路鐵路提供更多的溫馨服務貢獻一點綿薄之力。

所以,我們應該多一份寬容理性面對列車晚點,我們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理解鐵路工作人員的不容易,不要看到別人工作的不足,不能一味的指責和謾罵,要多一些理解和寬容,多一些幫助和指導,少一些牢騷和不滿,多一些建議和意見,為他們的勞動和無私付出多些肯定和掌聲。這樣才是我們一個文明古國、禮儀之邦的公民應有的素質。我相信隨著中國鐵路改革的不斷發展,晚點的現象會越來越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