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欣蕊已吃過晚飯,路上涼,回去多給她批件衣。”

“知道了,夜深的時候,你少喝點濃茶,對胃不好1

傍晚時分,在懷化火車站信號樓旁的更衣室,一對夫妻進行著一次特殊的“交接班”。

“他們是姜輝、姚清華夫婦,撲在姜輝懷里的是他們9歲的女兒,今天姜輝在信號樓當白班,妻子是售票員,接晚班。小欣蕊沒人照顧,只得帶到姜輝的崗位上來,等下班后,再帶著一起回去。”車間黨總支書記趙永品告訴筆者。“那為什么不放到家里,讓老人或親戚幫忙照看1筆者表示不解。“兩口子是異地職工,加之父母年紀都很大了,沒有反過來讓他們照顧,就已經很不錯了,”趙書記是乎對他們家很了解。

原來,小欣蕊家的“雙交班”故事,已經延續了9年,早已傳為了佳話。車間為了盡量照顧這個小家庭,同意他們夫妻錯開班次。由于是四班倒,當兩口子一個當白班時,另一個則當晚班,這樣就能基本保證有一個人能照顧小欣蕊了。

“想爸爸媽媽待在一起”

交接后,小欣蕊獨自坐在更衣室里玩爸爸的手機,姜輝又投入到緊張的春運工作中去了。筆者忍不住想逗逗小欣蕊:“讀幾年級了?成績好不好啊?” “你猜嘍!我是不會告訴你我讀三年級了,也不會告訴你我在班上成績第一名的1 小欣蕊大眼睛忽閃忽閃,反倒被她給逗樂了。“那你長到了想像爸爸媽媽一樣,當出色的鐵路工作者嗎?”“不想!他們太忙了,我很多時候都見不著他們,要不是在上班,就是在上班,最氣人的是他們上班前得先睡覺休息,下班后還得睡覺休息。”小欣蕊告訴筆者,她想當老師,因為有寒暑假,有更多的時間和爸爸媽媽在一起。

“行車崗位,輪軸轉,顧‘大家’,就難顧得了‘小家’了,”談到孩子,姜輝也是滿臉的內疚。在姜輝看來,高強度的工作已成為一種習慣,尤其作為樞紐站的懷化站,高密度的車次、大流量的乘客容不得他一絲馬虎,必須保持高度集中。堅持班前休息,能夠確保工作狀態,姜輝雷打不動的執行著。因而,與妻子、孩子一起度過的時間更太少了。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飯,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,在小欣蕊這里卻成為了一種奢求。

 不得已的選擇

  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奔波上下班,實在是不得以。在小欣蕊一年級的時候,春運期間正值寒假,當時天降大雨,氣溫很低,為防止孩子受凍,就留孩子一個人在家里了。小家伙怕黑,就想去車站找爸爸媽媽。人是坐著公交到車站了,但衣服從上到下全部淋濕。由于淋雨受凍,小欣蕊染了嚴重肺炎,住院住了十多天。“人還好沒走丟,不然真是后悔一輩子了”姜輝心痛不已,再也不敢把孩子一個人放家里了。于是,帶著孩子來交班成為了“必修課”。

  女兒已“長大”

都說孩子的童年很短暫,伴隨孩子一起成長是為人父母的責任,也是最美好的事。上小學后的小欣蕊,在長期的“奔波、歷練”中有了超出同齡人的“懂事”。如今的小欣蕊會下面條了,姜輝吃在嘴里,甜在心里,鼻子卻發酸:“孩子長得好快,在她的童年里,我們給予的太少了。現在,反倒是她還時常寬慰我們1

“忙完這一陣,爸爸媽媽就能多陪陪你了”這是姜輝說了多年的“謊話”。然而,孩子在慢慢長大,姜輝、姚清華仍將奮戰在工作一線,承諾終難圓了。

夜幕,站臺上,兩道人影拉的好長,回家的路且遠很涼,這個平凡鐵路家庭的付出還會繼續。然而,在那燈火闌珊之處、夜幕籠罩之中,還有多少我們看得到的、看不到的辛勤工作者,他們雖懷著對親人的深深愧疚,卻毅然沖在最苦最累的一線最前沿,他們如同那靜謐的鐵軌,節節相連,通向遠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