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X19005次開過來,三道停車,開放信號1在懷化西站北信號樓里,54歲的二班行車值班員鄒海清正在一絲不茍地指揮著列車。控制臺上整齊地擺放著《2016年北信號樓春運臨客一覽表》、《行車安全風險提示卡》、《應急處置指導書》。

由于春運調圖,增加了一部分臨客,加上原本圖定的通過旅客列車及到開的貨物列車交錯接發,同時還有駝峰解體作業,讓本來就很繁忙的北信號樓必須分秒必爭、靈活運用股道,讓盡可能多的列車到達和通過。"這活兒一般人還拿不下來,需要較高的協調組織能力,以及出色的應變能力,"同行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。

今年是鄒師傅奮戰的第35個春運。筆者發現,從接班開始,他的眼睛就一刻也沒離開過控制臺的顯示屏。當記者表示能不能請他到一旁接受簡單的采訪時,他說:“信號樓是整個車站的心臟,可不能有一點閃失。”說話時他一直目不轉睛的盯著眼前的顯示屏,時不時地皺眉思考,然后發出簡短干脆的指令。

到了吃飯時間,食堂送來飯菜,鄒師傅說:“先放那吧,一會再吃。”本以為他不餓,可沒過一會,他利用下達命令的間隙使勁地扒了幾口后,又放下了。如此反復,一頓飯吃了1個多小時,原來他是騰不出時間來吃飯。

“信號樓是行車指揮的樞紐,與售票廳的擁擠和候車室的喧囂不同,這里安靜、緊張而忙碌,值班員沒有專門的吃飯時間,每到飯點,食堂會把午飯送到工作崗位,值班員只能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利用下達命令的間隙才扒上一兩口飯。”一旁盯控的車間副主任劉偉這樣告訴記者。

“車站值班員看起來是一個不起眼的工種,但在確保列車安全、指揮列車運行中是至關重要崗位,往往一個疏忽、一句話語沒有聽清、一個操作行為沒有標準,就很容易對列車安全和運行秩序,造成很大的威脅。所以咱們也是壓力山大啊1老鄒不失幽默的介紹到自己的工作。

當筆者問他有無怨言時,他卻自豪地說:“雖然我們鐵路職工基本都享受不了節假日休息的待遇,而且很少有旅客知道我們的存在,但是看到一趟趟列車安全的駛過,一切井然有序,心中感到很有成就感1樸實的話語里透著一個鐵路人對工作的執著與熱愛。

作為信號樓里的老員工,鄒師傅30多年的行車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行車組織方法。每一臺機車的放行、每一條股道的運用、每一趟列車進路的安排,都是胸有成竹,最大限度地利用平行徑路接發車,接車開車互不影響,換掛機車少占用股道。干鐵路的都知道,列車來一趟接一趟,那叫按部就班,同時接發幾趟列車,還要兼顧機車換掛,調車機的來回穿梭,組織的順順當當,那才叫水平。 “只要鄒師傅當班,懷化肯定暢通,”劉偉打趣道。

然而,在這場29億多人次的大遷徙中,還有多少像鄒師傅這樣的辛勤勞動者,默默的隱于幕后,他們的付出不被我們所知,他們的精神不被我們廣為傳頌,但是他們卻真實存在,如同磚石一般鋪就我們前行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