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飽受詬并備受爭議到贏得贊譽,中國高鐵經過鐵路人十幾年的不懈努力,從無到有,從摸索至成熟,經過一條曲折的發展道路。如今,出門乘高鐵,越來越成為一種社會常態,高鐵因其正點、快捷、明亮、像飛機客艙一樣干凈舒適受到人們的追捧,逐漸成為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之一。

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,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中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社會中越來越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但我們應該看到,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是以犧牲環境、資源為代價,以廉價勞動力為支撐的。這種發展模式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中國唯一的選擇,但其帶來的后果也越來越為凸顯:霧霾、環境惡化、資源枯竭……,這種發展方式已越來越不為社會和公眾所容忍,黨的“十八大”提出了建設“美麗中國”構想,十八屆三中全會又提出“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推動經濟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續發展”。

鐵路作為綠色交通方式,正符合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,中國人口眾多,土地資源有限,鐵路作為節能環保的交通工具。相對節約土地,消耗能源較少,對環境污染小,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條件,極大的緩解了民眾出行需求和運力不足之間的矛盾。

高鐵的意義不僅止于國內經濟社會需求,還有為中國經濟更好融入世界、擴大國際影響力的積極作用。據報載,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鐵系統技術最全、集成能力最強、運營里程最長、運行速度最快、運載人次最多、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。中國高鐵在國內快速發展的同時,正以成功者的姿態積

極走出國門。不久前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泰國訪問時大力推介中國高鐵,引發了中國高鐵走向世界的熱議。其實,除了泰國,中國已與美國、巴西、白俄羅斯多個國家建立了高鐵合作關系。高鐵是高技術合成的產物,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先驅者,高鐵技術是中國走向世界、在世界崛起的重要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