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中國高鐵橫空出世,一鳴驚人。中國高鐵在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根據國情、路情進行創新,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、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標準體系,短短數年間便在國內縱橫東西南北,運營里程超萬公里,成為助推中國城鎮化和經濟向前邁進的一大“神器”。與國際同行相比,中國高鐵不僅運營規模大,而且還具有系統技術全面、造價低、建設速度快等優勢,成為“中國速度”“中國制造”的新名片,一再讓世界驚嘆。

作為一張“中國名片”,高鐵走出去的戰略意義日益清晰。一方面,這張名片有利于提升中國經濟的整體形象。我國“高鐵”科技含量高,且已經成熟,處于世界領先地位。因此國家以“高鐵”為突破口,讓高鐵作為中國高科技的代表率先成功“走出去”,從產品出口轉向技術出口,會起到巨大的示范效應,改變國際社會對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產業結構的認識,助推我國企業做大做強。另一方面,也可以助推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大發展。高鐵產業涉及眾多上下游產業,涉及冶金、機械、建筑、橡膠、電力、信息、計算機、精密儀器等高技術產品。如,時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車的零部件就有10萬多個,獨立子系統達到260多個,其中的許多技術成果很容易轉化為其他行業使用。高鐵的“走出去”必將帶動一批高技術產業發展,促進我國制造業的產業結構升級。

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潮流,中國適時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,互聯互通是其中的重要一環,基礎設施建設又是互聯互通的基礎和優先。“一帶一路”沿線上的不少國家基礎設施薄弱,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,都有改造升級國內鐵路系統的需求,以及通過互聯互通取長補短、加快經濟發展的愿望。當今世界,高鐵已經成為人氣十足的時代列車。中國高鐵技術可靠、性價比高、適應面廣等特點適合這些國家,是打通“一帶一路”互聯互通的重要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