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傍晚,杭州火車東站西廣場,數百人在跳廣場舞。東站管理人員說,車站東西兩個廣場加起來14萬平方米,每晚有1000人在跳廣場舞。為不影響旅客通行,車站這兩天正緊急采購幾千米隔離帶,劃出“跳廣場舞固定區域”(都市快報)

廣場舞蹈是一種舞蹈形式,它不受場地、舞種等限制,多是群眾自發組織,以娛樂性、集體舞等特征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。由于廣場舞蹈有很強的娛樂性、集體性及特殊性,也就致使了廣場舞長久不衰的真正原因,但廣場舞的隨意性和缺乏一些規章制度的管理,也擾亂了部分的社會公共秩序,造成了不良的反映。

2014年4月25日,網友“加啡貓在香港”分享了中國大媽們開始進軍國際廣場舞的場景,“盧浮宮廣場被中國人占領了。”照片中,大媽們穿著鮮艷的枚紅色舞蹈上衣,搭配緊身黑褲子,動作整齊地扭起來,跳得甚是歡樂。可以說中國的廣場舞已經走出國門,成了中國大爺大媽的一種時尚節拍。

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參與意識的增加和廣場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,廣場舞正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,成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內容。杭州東站目前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,由于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了廣大市民跳廣場舞的首選之地,每晚跳廣場舞的人實在是太多,影響了旅客通行的正常秩序,車站也不得采取緊急措施放置了幾千米的隔離帶,為車站秩序提供良好環境。

筆者認為,廣場舞在哪兒能跳,在哪兒不能跳,以及哪兒在限制性的條件下能跳,各城市之間的管理者需要共同協商,結合實際、征得民意,出臺規章制度,明確劃出廣場舞的“生存空間”;要規范廣場舞的活動行為,如音量的控制、時段的控制等,盡量把可能的影響的負面控制在最小;對于廣場舞的管理,城管、環保、文化等部門,在管理上不要扯皮推諉,確保廣場舞真正成為城市文化發展的新媒介,提升城市活力和居民身心健康。廣場舞,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城市“幸福的煩惱”,城市發展了,居民文化需求的增長超越了城市的承載能力,需要從根子上解決城市管理這些薄弱環節。(王碩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