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交通日益發達、貿易量不斷飆升的時代,貨運成為各行各業所必須的涉獵的業務范疇,無論是無微不做的淘寶電商還是實體龍頭企業,他們的經營之路都離不開貨物運輸,可以說優質、價廉的貨物運輸渠道是他們成功的必要條件。也許是體制改革喚醒了鐵總這頭沉睡的雄獅,讓它逐漸意識到危機感與緊迫感,使它不斷優化服務、開辟貨運市場,在很短的時間里已經做出了巨大的改變,并得到了本該占有的市場份額。

近日,筆者看到一則“西南貨物快運列車惠及中小型企業”的新聞,再一次引起了筆者對鐵路貨改進程的關注,鐵路貨改經過近兩年的發展歷程,從“坐商”到“行商”、從請車皮到送上門、從專營大宗貨物到大小貨物一起抓到如今從自主權上簡政放手,每一步無不詮釋鐵路告別老身份與舊體制的壯士斷腕之舉。

據統計發現,去年9月13日西南貨物快運列車開行以來,實現了全品類運輸,小到一件襯衣,大到幾噸重的物品,都可以通過鐵路運輸。今年1至5月,改貌物流中心零散貨物快運日均發運達91萬余件,日均6000多件。如此之大的數量級即可以看出鐵路貨運本身具備的強大吞吐能力,又表明了鐵路人改革創新的決心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鐵路貨運模式定將成為主流貨運通道。

良好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營銷管理體系,新的營銷管理體系整合局屬4家非運輸企業的物流業務,聯合中鐵快運、中鐵集裝箱、中鐵特貨3家專業公司,組建路局貨運營銷中心,實施統一的“對外營銷、項目開發、增值服務、票據結算、項目運維”“五統一”工作模式。經過營銷模式的改變,與資源的大力整合,提高了鐵路貨運的整體競爭實力,新營銷模式下,可以針對不同服務需求制定相應服務模式,不斷吸引貨主選擇鐵路運輸模式。

根據種種利好消息,筆者有理由相信,鐵路在盤活鐵路內部經營的同時,可以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,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,給社會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實惠,并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得到社會與貨主的普遍認可。(邊鳴宇)